今天從市規劃局了解到,我市首次中心城地下管線普查日前基本完成,已匯交管線普查數據15837公里,中心城各類管線的“家底”基本摸清,未來我市地下管線將變得可視、可研、可管、可控。
此次普查范圍東至東巨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東(歸德鎮界),南至南部雙尖山、興隆山一帶山體及濟萊高速公路,北至黃河及濟青高速公路,涵蓋中心城1022平方公里,是截至目前我市范圍最大、類別最全、信息最準的一次地下管線普查,由市規劃局牽頭,40余家管線單位參與。“地下管線普查是利用物探、測繪、計算機等先進技術手段,全面摸排查清地下管線及其附屬設施的空間位置、功能屬性等,獲取準確的地下管線基礎數據的一項工作,可為管線規劃審批、建設施工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依據和檔案。”市勘察測繪院負責人介紹說。普查采用全新技術手段,利用地下管線探測儀、電子潛望鏡、探地雷達、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子全站儀等先進儀器設備,保障普查的精度。
為降低作業風險、提高工作效率,在有序推進管線普查工作的同時,工作人員還積極推進中心城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打造“1+3”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1”即信息管理與共享系統,“3”即面向行政審批、建設施工、應急防災的信息服務系統,與各專業管線信息系統對接,實現各類地下管線信息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目前,全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已初具規模,正在部署和試運行,已完成歷山路、經十路、文化西路等試點道路的三維數據采集及三維模型制作工作。(記者 付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