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是近年來國家在城市建設中大力倡導的新模式。形象來說,就是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下雨時能夠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能將蓄存水“釋放”并加以利用。
創建海綿城市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既是攻堅戰又是持久戰,也是玉林市“三個年一活動”中的重要抓手。通過深入推進創建海綿城市活動,進一步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促進城市持續健康發展。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目前,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廣西也支持玉林、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百色等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
玉林市通過創建海綿城市,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達到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產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目標。此外,創建海綿城市將帶來種種好處:保障玉林水資源安全,加強城市防洪排澇體系的建設,改善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新型城鎮化和環境資源協調可持續發展……
明確新方向,重在抓落實。玉林市將搶抓機遇,積極申報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爭取國家和自治區的政策、資金支持。盡快編制建設海綿城市的專項規劃,將海綿城市建設貫穿于城市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編制的全過程。在做好城市原有生態系統保護、恢復和修復工作的同時,先在城市公共建筑、居民小區、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內河水系等具備改造實施條件的區域和項目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程,建成一定數量的示范項目。大力開展湖塘清淤、河道拓寬、水庫除險加固等工作,加快玉東湖等重大項目建設,為創建海綿城市奠定堅實基礎。力爭經過努力,2018年成功申報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