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人的腳下,各類管線綿延交織,構成了一個蛛網般的龐大“地下城”。一根管線被挖斷出了問題,都可能會影響到附近的居民生活,如何才能避免在施工中盲目“踩雷”?昨日,記者從市城鄉建委獲悉,全市即將推出新規,建立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以后,地下哪里有管線,管線種類和長度是什么,網上輕點鼠標一查都能很快了解。
下月起管線管轄更統一“過去,受制于管理不統一,很多理順線路的措施無法推行。”一家建設單位的負責人表示。按照《合肥市市級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運行和管理暫行規定》,從4月1日起,合肥市地下管線建設和管理將有新要求,對地下管線的管轄變得更加統一和清晰。
新規中提出,與城市道路同步建設的地下管線工程,具體工作由合肥市地下管網建設管理辦公室承擔。另外,為避免重復投資、實現信息共建共享、市管網辦負責建設市級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各開發區、市轄四區、市直相關單位及管線產權單位等共享使用。
市管網辦受市城建檔案館委托,具體負責受理地下管線相關測量成果的報送和移交。地下管線工程完工后10個工作日內,相關單位或部門應當將紙質版及電子版地下管線覆土前的數據和測量圖報送市管網辦。經驗收后出具竣工驗收合格意見表。
地下管線將裝上“天眼”
去年合肥對全市的地下管線進行了大規模的摸底,普查范圍覆蓋城市建成區,約493平方公里,涉及管線總長度約2.4萬公里。普查主要涉及3米及3米以上寬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線,以及沿河地帶的地下管線和經過城區內的長輸管線,所有管線的長度連起來相當于繞地球赤道半圈還多。
合肥市將在全面查清全市地下管線現狀信息的基礎上,建立綜合管線的數據庫,實現對地下管線信息的集中統一管理和共建共享。
目前管線普查的數據收集工作已經完成,各類綜合管線的位置、埋深、走向、材質等要素正在進行系統的數據分析,預計今年上半年可以統計出來并制作成圖。屆時,上網輕點“管線圖”,就像百度查看地圖一樣,便可以看到地下管線的立體形象,有關信息等都將一目了然。
建立起地下管線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后,最終能給城市地下管線裝上“天眼”,在開展各類工程建設時避免“盲目”施工,保障地下管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