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建設發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水熱電氣網等城市公共綜合管線埋在城市地下的各個角落,它們在提供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危險。如剛剛過去的罕見寒潮引發我市大面積水管水表凍裂;2015年慈溪市排水泵站違規搶修引發的較大中毒死亡事故……痛定思痛后,我們不禁要問,是否有一種技術可以像“天網工程”那樣,對地下綜合管線進行實時監測管理的“地眼工程”?
今年兩會,市政協委員、民革寧波高新區綜合支部副主委俞華提出相關建議。據調查,目前在山西太原市已有類似先例,他建議結合我市當前的地下空間開發,建設綜合管線“地眼工程”,監測管理城市地下綜合管網。
所謂“地眼”,就是地下的“眼睛”。簡單地說,就是用傳感器來監測地下的水熱氣電網等不同類型的管線和地下環境,并基于物聯網技術,實時報送監測數據,及時避免事故的發生。俞華認為,作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城市,我市具有先天的政策資源優勢,并且已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智慧建設經驗。再結合當下我市正積極推進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如果在建設過程中增加“地眼工程”,則將進一步實現對管線的監測管理,確保地下管網安全。
俞華指出,從長遠來看,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眼工程”將大大提升我市智慧城市的軟硬實力。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概念的發展,城市地下管線(廊)智慧建設必將成為發展方向。“地眼工程”建設的同步推進,在避免二次建設、重復建設的同時,還將實現對城市地下管線的實時監測預警,并進一步加強城市應急指揮系統,提高險情故障處置效率,實現精準排險。
“上有‘天網’,下有‘地眼’。屆時,我市公共應急監測預警指揮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管線安全運行更有保障。”對于前景,他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