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是解決中南部地區113萬群眾喝水問題、改善基本生存條件、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一項民生工程。2月15日,記者在采訪引水工程主調節水庫建成情況中了解到,經過多次調研論證,經過4年的艱苦施工,水源工程中的總調節水庫將在今年5月蓄水,這意味著這一承載百萬人安全飲水夢想的民生工程將在今年全線通水。
固原地區地處寧夏中南部干旱帶,常年干旱少雨,蒸發量大,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二十三分之一,水資源長期嚴重匱乏,直接影響到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多年來,中央和自治區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先后建成了固海揚水、鹽環定揚水、扶貧揚黃灌溉等一批揚黃扶貧和人飲解困、安全工程,初步解決了部分地區群眾的飲水困難。但原州區、西吉、彭陽、海原等地的山區因水資源嚴重不足,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沒有可靠穩定的水源保證,是水資源“短板”地區。
近年來,寧夏通過實施封山禁牧、退耕還林、大六盤生態經濟圈建設、生態移民等工程,有效保護并涵養了六盤山東麓涇河水系,六盤山已成為黃土高原上一個“綠色島嶼”。該區域水量較豐沛、水質好、水位相對較高,是解決中南部地區飲水安全問題的唯一可靠水源。將六盤山東麓的涇河水向北輸送至中南部山區,通過水源調蓄利用,近期與北揚黃河水和當地庫井水建成“南引北揚、豐枯補劑、聯合配置”格局,遠期結合大柳樹水利樞紐,以改善區域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承載力。由此,涇河引水成為解決中南部山區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的唯一可靠途徑。
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于2012年10月開工建設,規劃年引用涇河水3980萬立方米,解決中南部原州區、西吉、彭陽、海原4縣(區)44個鄉鎮603個行政村113.53萬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工程包括水源工程和連通工程兩部分,估算總投資39.36億元。
為讓缺水地區盡快通水,同時發掘受水區現狀水利工程和水源條件,按照“成熟一片、審批一片、建設一片、受益一片”原則,在水源和連通工程建成前,自2013年以來,每年都有受水區通水,已實現34萬人供水受益。目前,飲水工程已具備向89萬人通水條件,計劃今年剩余工程全部建成,具備全線通水條件。(記者 剡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