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地下管線普查為建國以來滕州市首次綜合性地下管線普查。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主城區、經濟開發區和高鐵新區內的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和綜合管廊等13種地下管線的普查工作,普查總長度約為1700公里。同時,依據普查數據,滕州市住建局城建檔案館建立了《滕州市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平臺》,該平臺在棗莊地區首次實行了地下管線、地上景觀三維展示和綜合管線查詢統計功能,實現了住建、國土、規劃等政府部門及管線產權單位之間的管線信息在線共享和動態管理,切實明晰了管線產權,有效解決了管線打架等頑癥,保障了城市運行安全。
地下管線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人體內的“血管”和“神經”系統,被稱為城市的“生命線”。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地下管線成倍增長,隨之而來的規劃滯后、地下管線保護無序、竣工管線檔案不全、管線權屬單位信息不共享和挖掘損毀管線等問題日益突出,暴露出城市地下管線的管理漏洞,也制約了城市建設發展。
為有效促進地下管線統一規劃、合理開發和科學管理,改變道路建設和管線鋪設中存在的重復開挖、無序建設等局面,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將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系統建設工作作為提升城市綜合管理水平、保障城市運行安全和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2015年4月,滕州市政府專題召開了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啟動會議,成立了以分管市長任組長,涉及職能部門負責人任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抽調涉及單位骨干人員成立專項工作組,制定并下發了《滕州市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及動態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市住建部門牽頭、管線主管部門和產權管理單位共同負責的工作責任機制,為普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為確保地下普查工作的順利推進,該市住建局規范運作、統籌實施,積極聯合各管線主管部門和產權管理單位共同繪制城市“地下脈絡圖”。一是基礎資料到位。市住建局負責提供原有地下管線基礎資料,市國土資源局提供了1:500地形圖和地上35平方公里三維影像資料,各管線產權單位負責報送權屬管線調繪圖,為普查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先期條件。二是隱患排查到位。《滕州市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及動態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中對事故隱患排查工作方法步驟進行了明確,對管線、閥門、檢查井等設施完好情況進行統計,對發現的事故隱患及時反饋給管線產權管理單位,并組織安監部門跟蹤限期整改,確保消除隱患。三是工作統籌到位。普查工作啟動后,該局完成了軟硬件采購、普查探測及監理工程的招投標,中標單位制定了《滕州市地下管線信息綜合管理系統》開發方案和地下管線普查調繪圖的繪制方法,為全面做好城市地下管線動態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同時,確定了信息化系統開發方案,將覆蓋城市建成區的各類地下主干管線按統一標準完成數字化探測采集,輸入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管線資料信息化管理,目前正在進行地下圖和三維影像的在線調用調試。
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是“智慧滕州”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區地下管線普查及信息管理系統的建成應用,不僅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供了權威、可靠的數據,同時也為政府決策、應急處置提供了科學依據,為發揮城市功能、確保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健康、協調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保障。(通訊員 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