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陷的大坑觸目驚心
1月15日訊一部超載大貨車經過,一屁股“坐”垮大馬路。前天,東山縣一條城市道路路面塌陷,塌出5米深的大坑。
這個大坑,把超載的大貨車“坑”進去,也暴露了城市發展中的“城市病”——地下管線年代久遠、錯綜復雜,與日新月異、投資巨大的地上空間無法匹配。
規律
機動車道+排水管+大貨車
昨天上午10時,記者再度來到新城路塌陷的事發地。在塌陷的排水管旁,設有兩個檢查井,施工人員正打開井蓋,準備下井檢查。
因為這個大坑,當地居民才知道,原來有一個污水管,鋪設在機動車道右拐道下方。
記者查閱歷史報道,這樣的地點、這樣的事故,似曾相識。
去年9月6日,漳州水仙大街右拐龍江路,道路突然塌陷,路下面正好有一條排污管。該路常有貨車經過。
去年5月29日,省道208西港線漳州龍海段,道路中央塌陷,“咬”掉一部貨車的兩個輪胎,出現約4平方米的坑,深1.5米,最寬3米。經過調查,該大坑確系污水管道凹陷,加上貨車超載引發。
前年10月,同樣是省道208西港線漳州龍海段,污水管發生塌陷。
機動車道、排水管、大貨車,成為幾起塌陷的共同特點。
專家
排水管不宜在機動車道下
實際上,在道路規劃設計上,排水管不宜放在機動車道下。
記者翻閱國家《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其中明確:地下管線宜優先考慮布置在非車行道下。
廈門市規劃專家、高級建筑師林蔭新指出,根據國家的相關規范,不管是在城市道路還是在公路上,排水管道不應設在機動車道下面,因為車子在地上走,會對地下管線造成擠壓。
設計時,地下管線應安排在路側,如非機動車道下,人行道下。如果設計在綠化帶下,則不宜種植大葉榕、高山榕等,其根系的破壞性強。
塌陷兩次的省道208西港線漳州龍海段,是最好的反例。媒體報道,該路段的機動車道下方,恰好有一段長2.2公里的污水管,從三號泵站延伸到污水處理廠。
施工人員正打開井蓋準備檢查
排查
3個路口下方設有排水管
東山縣這個大坑附近,地下管線的走向如何?是不是都在機動車道下?其它管線有沒有破裂?
昨天,對東山塌方路面的檢查和搶修仍在緊張進行中。東山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陳毅華介紹,該管道總長1.17公里,主要是對接開發區內一些企業的排污管,將水引向污水處理廠。
經過核查,排污管的鋪設位置,主要位于路側的人行道下方,但是在過路口時,正好下穿到機動車道下,共有3個路口,分別是新城路口、新城路道周路口、西環路路口,均在紅綠燈下的主干道。前天發生的塌陷地點,是新城路道周路口。
規劃專家林蔭新表示,管線過街,下穿車行道時,應預埋過街管道,“相當于在原有的管道上,再套上一層”,結構強度應經得起道路施工荷載與路面行車荷載。同時,管道的下方一般得鋪設混凝土墊層。
然而,據了解,這條污水管道年限已久,1993年鋪設,為水泥管道,至今23年,早已過了保修期。從現場塌陷的地點來看,管徑超過50公分,按照以前的標準,并未預埋過街管道。
對策
嚴控貨車 盡快修補
實際上,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管線的過街問題。
新城路口、新城路道周路口、西環路路口三個路口都有排水管。其中西環路口正在建設,將該污水管道延伸。令人欣慰的是,延伸段管道采用的是涵洞結構,抗壓和抗陷性能更強。“現在破了其中一個(道周路新城路口),我們只能采取修補的方式。如果把這幾個節點的管道全部挖開重鋪的話,最少得花費4000萬元,成本太大。”陳毅華說。
據介紹,道周路口修復破損管道的工序較為繁瑣,施工人員需要先將管道上游堵死,管道排放的城市污水暫時借用臨近的雨水管道,再更換新的管道,并用土石、混凝土對大坑進行填埋,算上混凝土的凝固時間,搶修時間要超過10天。
陳毅華說,管道早已過了保修期,相關部門難以保障其它節點不出問題,不過,“今后我們會要求市政人員,加大對這幾個節點的排查力度,一旦發現路面有斷裂的跡象,立即檢修”。
此外,還將加大交通管控,堅決不允許重型貨車進入城市道路。據了解,前天超載“坐”垮路面的貨車司機,將被扣12分。(記者 郭欽轉 王龍祥 呂寒偉 盧婷雯 文/圖)
1月15日訊一部超載大貨車經過,一屁股“坐”垮大馬路。前天,東山縣一條城市道路路面塌陷,塌出5米深的大坑。
這個大坑,把超載的大貨車“坑”進去,也暴露了城市發展中的“城市病”——地下管線年代久遠、錯綜復雜,與日新月異、投資巨大的地上空間無法匹配。
規律
機動車道+排水管+大貨車
昨天上午10時,記者再度來到新城路塌陷的事發地。在塌陷的排水管旁,設有兩個檢查井,施工人員正打開井蓋,準備下井檢查。
因為這個大坑,當地居民才知道,原來有一個污水管,鋪設在機動車道右拐道下方。
記者查閱歷史報道,這樣的地點、這樣的事故,似曾相識。
去年9月6日,漳州水仙大街右拐龍江路,道路突然塌陷,路下面正好有一條排污管。該路常有貨車經過。
去年5月29日,省道208西港線漳州龍海段,道路中央塌陷,“咬”掉一部貨車的兩個輪胎,出現約4平方米的坑,深1.5米,最寬3米。經過調查,該大坑確系污水管道凹陷,加上貨車超載引發。
前年10月,同樣是省道208西港線漳州龍海段,污水管發生塌陷。
機動車道、排水管、大貨車,成為幾起塌陷的共同特點。
專家
排水管不宜在機動車道下
實際上,在道路規劃設計上,排水管不宜放在機動車道下。
記者翻閱國家《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其中明確:地下管線宜優先考慮布置在非車行道下。
廈門市規劃專家、高級建筑師林蔭新指出,根據國家的相關規范,不管是在城市道路還是在公路上,排水管道不應設在機動車道下面,因為車子在地上走,會對地下管線造成擠壓。
設計時,地下管線應安排在路側,如非機動車道下,人行道下。如果設計在綠化帶下,則不宜種植大葉榕、高山榕等,其根系的破壞性強。
塌陷兩次的省道208西港線漳州龍海段,是最好的反例。媒體報道,該路段的機動車道下方,恰好有一段長2.2公里的污水管,從三號泵站延伸到污水處理廠。
施工人員正打開井蓋準備檢查
排查
3個路口下方設有排水管
東山縣這個大坑附近,地下管線的走向如何?是不是都在機動車道下?其它管線有沒有破裂?
昨天,對東山塌方路面的檢查和搶修仍在緊張進行中。東山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陳毅華介紹,該管道總長1.17公里,主要是對接開發區內一些企業的排污管,將水引向污水處理廠。
經過核查,排污管的鋪設位置,主要位于路側的人行道下方,但是在過路口時,正好下穿到機動車道下,共有3個路口,分別是新城路口、新城路道周路口、西環路路口,均在紅綠燈下的主干道。前天發生的塌陷地點,是新城路道周路口。
規劃專家林蔭新表示,管線過街,下穿車行道時,應預埋過街管道,“相當于在原有的管道上,再套上一層”,結構強度應經得起道路施工荷載與路面行車荷載。同時,管道的下方一般得鋪設混凝土墊層。
然而,據了解,這條污水管道年限已久,1993年鋪設,為水泥管道,至今23年,早已過了保修期。從現場塌陷的地點來看,管徑超過50公分,按照以前的標準,并未預埋過街管道。
對策
嚴控貨車 盡快修補
實際上,政府部門已經意識到管線的過街問題。
新城路口、新城路道周路口、西環路路口三個路口都有排水管。其中西環路口正在建設,將該污水管道延伸。令人欣慰的是,延伸段管道采用的是涵洞結構,抗壓和抗陷性能更強。“現在破了其中一個(道周路新城路口),我們只能采取修補的方式。如果把這幾個節點的管道全部挖開重鋪的話,最少得花費4000萬元,成本太大。”陳毅華說。
據介紹,道周路口修復破損管道的工序較為繁瑣,施工人員需要先將管道上游堵死,管道排放的城市污水暫時借用臨近的雨水管道,再更換新的管道,并用土石、混凝土對大坑進行填埋,算上混凝土的凝固時間,搶修時間要超過10天。
陳毅華說,管道早已過了保修期,相關部門難以保障其它節點不出問題,不過,“今后我們會要求市政人員,加大對這幾個節點的排查力度,一旦發現路面有斷裂的跡象,立即檢修”。
此外,還將加大交通管控,堅決不允許重型貨車進入城市道路。據了解,前天超載“坐”垮路面的貨車司機,將被扣12分。(記者 郭欽轉 王龍祥 呂寒偉 盧婷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