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橫琴自貿片區率先建設全國最大規模地下綜合管廊后,30日上午,隨著順達路、白藤七路綜合管廊工程正式動工,珠海西部中心城區綜合管廊建設也正式拉開序幕。首期項目長約4.5公里,均采用天然氣艙+綜合艙雙艙矩形斷面形式,包含給水、電力、電信、天然氣等管線,項目總投資約5.1億元,預計2016年12月完成建設。
根據《西部中心城區綜合管廊專項規劃》,西部中心城區干線、支線綜合管廊規劃建設30公里,纜線管廊規劃建設55公里。
由華發集團和中冶集團聯合組成的中冶華發公共綜合管廊有限公司,是西城地下綜合管廊首期工程的投資建設主體。今年9月,珠海市西部城區開發建設局與中冶華發公共綜合管廊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冶華發將為西部中心城區綜合管廊建設運營提供資金、專業人才、經營團隊及運營服務。
中冶華發公共綜合管廊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彥君介紹,此次動工的白藤七路、順達路(珠海大道以南段)綜合管廊項目為西部中心城區綜合管廊項目的首期啟動工程,項目長約4.5公里,綜合管廊均采用天然氣艙+綜合艙雙艙矩形斷面形式,包含給水、電力、電信、天然氣等管線,項目總投資約5.1億元,預計2016年12月完成建設。
相關
西城局推廣PPP建設綜合管廊
據了解,現代綜合管廊也叫共同管溝,是地下管線的“家”。在這個預留的地下空間里,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供冷、供熱等各管線并行不悖,是一種現代化、集約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防止路面反復開挖,終結“拉鏈馬路”是綜合管廊最顯而易見的優勢之一。此外,在節約土地、美化環境、提高管線的壽命和安全、降低路面的維護保養費用、增強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等方面,綜合管廊和普通敷設管線處理方式相比,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2010年5月開始,橫琴新區歷時3年6個多月建成33公里的現代化綜合管廊,這是目前國內建成的里程最長、規模最大、體系最完善的地下綜合管廊,成為全國樣本。
隨著珠海西部生態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獲批,西部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綜合管廊建設則很好地體現了綠色發展等理念。
目前,市西城局正在積極推廣運用國家倡導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快推進西部中心城區后續綜合管廊的投資建設及運營工作。相關負責人表示,華發和中冶具備強大的技術、資金以及品牌優勢,綜合管廊建設經驗豐富,相信中冶華發將極大促進珠海西部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高效、集約地完成珠海西部城區綜合管廊的建設,為珠海西部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陳彥君介紹,中冶華發管廊公司正抓緊與斗門、高欄、金灣等各區域相關單位對接,推進珠海市管廊建設,全力助推西部城市新型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