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澗西區麗春西路上,市政集團的工作人員正在對部分路段的人行道進行改造。但這次改造是洛陽市首次運用“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試點進行人行道鋪裝。
市政建設集團養護部經理黃同軍介紹,這次改造的試驗效果對下一步“海綿城市”理念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29日上午來到麗春西路施工現場,乍一看與以往道路工程建設沒啥差別。但經過施工人員介紹后,仔細觀察會發現,與其他人行道都向排水箅子一側傾斜不同,這段試驗路段改造后,人行道采取“中間高、四周朝向綠化帶一側低”的形式來設計施工。
“這正是‘海綿試驗段’的最大創新之處。”黃同軍說,以往人行道最上層鋪的是花磚,下面依次是水泥砂漿、水泥穩定碎石和灰土,吸水、透水效果不佳,雨水會直接排到行車道上的排水井里。
“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就是要利用吸水、蓄水、滲水等方法千方百計留住雨水。麗春西路試驗段現在采用的鋪裝方式,最下層是碎石,然后往上依次是透水混凝土、沙石層和滲水磚,具有極強的滲水效果,一般降雨量的雨水都會徐徐滲進地下。
此次,洛陽市有關部門和澗西區聯手,積極籌措資金,選擇急需改造提升的麗春西路、太原路、珠江路、西苑路和武漢路等5條道路的部分路段,按照“海綿城市”理念實施人行道改造,整體改造面積達2萬平方米。
市城市監察管理局副局長王彥堂介紹,傳統的城市雨水處理,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設施來排放,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處理”來實現,長此以往,綠地蓄水能力差,硬化路面滲水性會越來越差。而“海綿城市”理念則完全相反,在設計理念上主要通過下沉集水等途徑,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借助自然力量排水,逐步恢復城市生態系統,讓水循環更加接近自然狀態。
市政集團相關負責人提醒,除武漢路外,剩余4條道路的試驗段都將在近期開始施工,不會對車輛通行造成影響。施工期間將會對原有破損人行道板磚進行破除,重新進行鋪裝,過往行人請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