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之后,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與澳門一河之隔的珠海橫琴,眼下一條長達33公里、集納給水、電力、通信、中水和真空垃圾管等多種管線于一體的地下管廊投入使用。這是我國迄今為止建成的最長、最先進的現代化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這只是我國大規模城市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的“前奏曲”。繼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地下綜合管廊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民生工程后,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近日宣布將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到2020年力爭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
69個城市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全國各地方政府對此建設的熱情已經點燃。珠海橫琴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建設方中國中冶二十冶集團華南分公司黨委書記冷緒中告訴記者,作為住建部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培訓班的典型項目,4月份以來已吸引長沙、沈陽等眾多城市相關部門考察。
今年4月份,國家財政部確定首批地方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名單,包頭、沈陽、哈爾濱、蘇州、廈門、長沙等十個城市入圍。而住建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69個城市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項目約1000公里,總投資約880億元。
各地何以對地下基礎設施建設報以如此熱情?記者實地探訪橫琴項目發現,相比傳統直埋管線,地下管廊將各種管線集中統一管理,通過火災自動報警、視頻監控、自動控制、互聯網監測等多種技術手段,能夠實現各類城市管道線的安全、透明、可視化實時管理。
算經濟賬也頗為劃算。以橫琴項目為例,由于實現管線集約化管理,節省土地面積40公頃,價值遠遠超過22億元總投資;同時,現代化管理確保管線穩定安全、大大減少后期維護費用:安置于管廊中的管道使用壽命達50年,遠超過直埋管道平均25年的使用壽命。
高效、可控的地下基礎設施,也間接提升城市新區的功能定位、有助于吸引更多資金注入。在地下管廊工程穿過的珠海十字門地區,由央企上海寶冶承建的集展覽、會議、劇院、酒店在內的超大型公共高端綜合體建筑群拔地而起,僅一期投資就達到60多億元。
每年可拉動超萬億元投資
因此,地下管廊建設對相關行業以及經濟增長的巨大拉動作用,備受矚目。據專家測算,地下管廊分為廊體和管線兩部分,每公里廊體投資大約8000萬元,管線大約4000萬元,總造價每公里1.2億元。按目前城鎮化速度,未來三到五年預計每年可產生超萬億元的投資。
“管廊建設涉及工程建設、建筑材料、機械設備等不同行業,間接帶動鋼材、水泥、機械設備等投資。”中國二十冶集團華南分公司總工程師許海巖說,當前鋼材、水泥、管材等建材價格低,建設成本低,還能消化過剩產能,正是難得的時機。
面對可期的“萬億蛋糕”,各路企業“聞風而動”。記者了解到,國內一些城市進行地下管廊工程招標時,已能吸引多達數十家工程承包企業投標。
“地下管廊工程上升到國家層面,勢必將獲得資金和貸款支持,企業都希望能從中分得一杯羹。”中國中冶二十冶集團華南分公司副總經理葉志翔樂觀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全國各地陸續啟動的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總共有望撬動超過三萬億元的投資。
國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管廊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地下管廊工程造價高昂,動輒數十億元的建設投資,如何融資、未來又如何收回投資備受各方關注。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創新投融資機制,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等方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管廊建設和運營管理。
陸克華介紹,我國在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創新融資機制,改變了過去政府單獨投資市政工程方式,讓企業成為建設和運營主體,并配套特許經營、投資補貼、貸款貼息、發行票據等財政金融保障機制。
據記者了解,為鼓勵企業投資和獲取合理穩定的收益,地下綜合管廊實行有償使用,入廊管線單位須向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運營單位繳納入廊費和日常維護費。目前,定價收費的指導意見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