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以往紙質檔案,將地下管線信息全部納入“智慧管網”平臺內,一旦出現管線爆裂、泄漏等緊急、危險事故,只要在系統中輸入街路名稱,該街路地下的各類管線便可一覽無余,并可快速定位事故地點。日前,由哈爾濱市建委統籌建設的哈爾濱“智慧管網”平臺正式投用,實現了地下管網實時互聯、數據在線互通、多部門信息共享、故障一鍵查清。
地下管線綜合圖“上線”
26日,記者來到哈爾濱市智慧管網指揮中心,進入“智慧管網”平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由18臺液晶顯示屏組成的大屏幕,打開“智慧管網”系統,就能在屏幕上清晰看到三維顯示的不同顏色的管線。哈市建委管線辦工作人員劉浩然告訴記者,為便于管理,不同顏色的管線代表不同的用途,如藍色代表供水管,紅色是電力線……隨后,工作人員在系統中輸入“鐵路街”,屏幕上通過三維立體方式顯示出這一路段下各類地下管線,就連馬葫蘆,井室內部的三通、閥門都能清晰地看到。如果繼續點擊三維立體管線,地下有多少條管線,是什么類型的管線,屬于哪個公司,什么時間建成,管線上有什么樣的閥門,全都一目了然。“"智慧管網"最大的用處是與政府部門和管線所屬單位實現數據共享,施工單位只需在平臺上輕點鼠標,就可知道紅線范圍內是否有管線,避免出現挖斷管線的情況。”哈市建委管線辦副主任呂榮升告訴記者,今后,哈市一旦出現道路塌方或地下管線爆裂、泄漏等緊急、危險事故,將可通過“智慧管網”快速鎖定事發地點,避免了傳統挖探坑找管線的方式。此外,通過系統監控可監測管線泄漏、滲透、爆管,甚至可以根據風向、風速,自動顯示管線事故影響范圍、預警人員疏散等,為相關單位、部門提供輔助決策、預警分析。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長期以來,哈爾濱市地下管網存在年久失修、管理部門多、信息無法共享等諸多問題,而且,大多管線只有紙質的檔案,更新很困難。只能依據老人的經驗,確定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管線。為破解這一難題,哈市建委于2013年開始“智慧管網”建設,對2.2萬份現有管線資料進行了收集,形成了市政管線綜合圖,并對主城5區和利民開發區的各類地下管線進行了探測普查及數據入庫。截至目前,“智慧管網”系統中已累計完成主城區各類管線普查、錄入1.5萬公里,涵蓋8大類地下管線。目前哈爾濱“智慧管網”信息平臺已正式投用,基礎應用、運維配置、數據管理、綜合業務、二次開發、監控管理等6個子系統所對應的43項功能已全部實現,其中一些主要功能在近兩年的城市建設管理中得到了有效應用。
聯網同步會簽提高工作效率
哈爾濱智慧管網平臺將以往各自獨立的供水、供電、供暖、通信等管道信息匯總,道路工程開工前利用平臺來分析管線位置,為安全施工提供決策分析依據。在城市路橋重點工程建設中,涉及對既有地下管網進行系統動遷,需要現場踏勘、收集資料、多部門聯合會簽等多個環節,耗時較長,而且程序復雜。哈爾濱智慧管網平臺投入使用后,可實現調用任意位置的管網綜合圖,各管線部門僅需對該綜合圖進行審核確認即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往在城市路橋重點工程建設中,涉及對既有地下管線進行系統動遷,需要現場踏勘、收集資料、多部門聯合會簽等多個環節,才能最終測算出管線遷移的工程量和投資概算,并制定出符合實際的遷移改造計劃。采用傳統的會簽方式邀請各家管線單位繪制綜合圖既耗費較長時間,也要履行復雜程序。”哈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智慧管網平臺投入使用后,可實現調用任意位置的管網綜合圖,各管線部門僅需對該綜合圖進行審核確認即可,大大節約了管線會簽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在哈爾濱地鐵建設勘察的前期,按以往管線勘測調查程序,地鐵2號線、3號線3000余個勘測點,至少需要3個月才能完成管線會簽。可是通過智慧管網平臺,各管線產權單位在網上同步進行管線確認與會簽,哈市管線辦統籌各相關管線單位,各部門配合,僅用了10天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地鐵所有勘測點的管線會簽工作。
哈爾濱智慧管網平臺還加入了數據更新系統,有新的管線鋪設好,權屬單位就可以在線上更新,保證了智慧管網平臺數據的“鮮活”。除動態更新地下管線信息外,該平臺還具備分析預警功能,如管線間距離不規范,系統會自動顯示,提示施工單位及時整改,保障管線安全運行。
加速拓展“智慧管網”功能
為加速推進哈爾濱“智慧管網”平臺建設,近年來,哈市建委也做著不懈努力,修訂完善了《哈爾濱市地下管線管理暫行辦法》,對系統數據動態更新保障、管線行業部門和權屬單位的管理權責、違規處罰措施等內容進行了修訂完善,確保系統建成后的運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今年,哈市將進一步完善智慧管網系統,將更多的地下管線信息納入其中。
哈市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將進一步完善松北區地下管線的信息采集,目前他們已經對松北區實施管線普查區域的街巷道路名稱、數量、長度、范圍等數據統計、核實和確認。下一步將做好上述區域管線現狀資料收集和分析調繪工作。近日將啟動普查外業工作,加快完成新增5000公里管線普查工作。同時,將積極探索三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建設地下管線及地面以上建筑物、道路、橋梁等三維實景模型,加載地址地名信息、工商登記信息、法人信息、社區和人口信息、房產管理信息等,并與哈市現有的建筑物、道路、橋梁等信息相對應。在此平臺上,可查詢工程建設審批文件、照片、視頻、竣工圖等全套工程檔案。此外,為建立地下管線信息化管理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地下管線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和鮮活性,今年哈市將重點推進法規規章完善、管線建設單位管理、系統運行管理人員技術培訓三方面工作,為地下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發揮最大效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作者邢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