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敲響安全生產的警鐘。24日,國務院督查組來到惠州督查安全生產工作開展的具體情況。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王勝介紹,惠州得益于近年來對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管和整治,生產事故逐年下降,在大亞灣石化區近3年來實現零事故,城市安全生產形勢持續保持穩定局面。由國家安監總局監管三司司長劉幼貞帶隊的國務院督查組對惠州安全生產工作給予認可。
大亞灣石化區近3年保持零事故生產
“8月12日晚天津爆炸事故發生,次日清晨,市委書記陳奕威第一時間指示安排地毯式安全生產檢查,市長麥教猛則做出細化安檢要求。當日下午,書記、市長就帶隊去企業檢查。”王勝向國務院督查組介紹。
王勝介紹,今年1—7月,惠州全市共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141宗,死亡48人,受傷46人,直接經濟損失648.6萬元。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下降38.2%、18.6%、17.9%、23.6%,較大的3起事故均為道路交通事故,城市安全生產形勢繼續保持穩定局面。
石化產業是惠州的支柱產業之一。王勝介紹,全市當前有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10家、經營企業523家,危險化學品倉庫456個,化學品罐區儲罐總計1510個,數量多、總量大,管控難度大。2012年9月大亞灣石化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以來,結合每年定期展開的安全隱患整治及專家評定和風險評估,兩年多來石化區均保持零事故生產。王勝表示,天津港事故的一個重要教訓在于對危險品分布區位和品種不明晰,造成二次損害,救援難度大。在大亞灣石化生產過程中,這一問題實現有效規避。
惠州到年底地下管線將達到近700公里,監管上壓力不小。王勝介紹,惠州當前已有石油天然氣管道514公里,正在建的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線長度分別為70公里、112公里。管道分屬于6家權屬單位,原油、成品油企業3家,天然氣3家。他介紹,全市油氣管道安全工作正有序推進,在明確管道責任主體的同時,對于管道運行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同步明晰。據統計,全市油氣管道隱患總數207項,截至8月14日未整治完成隱患剩余15項,完成率為92.7%。
惠州已形成五級覆蓋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針對王勝指出的地下管網安全隱患的遺留問題,劉幼貞尖銳發問:總隱患數207項,還剩余15項未整治,該15項安全隱患分別是什么級別,危害怎樣,何時能夠有效整治?對此,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大隱患有2項,較大隱患有5項,其余均為一般隱患。兩項重大安全隱患分別位于居民區和一所小學區域的老舊管網,目前已經制定出整治措施。
另外,根據國家和省相關要求,惠州已經形成整套較完整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截至今年7月,惠州已經實現市、縣(區)“五個全覆蓋”,鄉鎮(街道)和村(居)一級的基層政府的覆蓋率也分別達到89.7%、63.4%。五級監控體系建立的最關鍵一點,是實現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全覆蓋,對于各區域出現的安全隱患能夠及時掌控和及時消除。
位于小金口、上世紀60年代投產的一家化工企業近期停業,就是較好的體現。該化工廠主要產品為乳化液和銨油,年產能分別達到8000噸和12000噸,但該廠區距離居民樓和交通線的距離僅180米,不足270米的安全線,兩條生產線于今年6月和7月分別關停。為避免關停企業違規死灰復燃,市公安局查封了該企業的原材料購買卡權限,經信部門開展不定期突擊檢查,從源頭上和經營各個環節實現規避。此外,結合易燃易爆物品(煙花爆竹)專項檢查的加強,以及港區危險化學品倉儲和民爆物品行業安全監管的加強,惠州安全生產建設工作受到督查組認可。
延伸
危險品運輸車輛信息須共享
王勝介紹,盡管惠州安全生產部署較為完善,但城市間存在的流動運輸車管理仍是難題。當前惠州共有危險品運輸車輛1553輛,全部都有GPS定位和實施監控,每輛運輸車運輸的是什么化學物品和型號都在監控范圍內。然而,惠州有510公里長的高速公路,別的省區運送危險品的車輛無法監控。危險品車輛一旦發生事故,不同種類的化學品所采取的救援方案并不相同。惠州的車輛有實時監控,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有效救援,外區域的車輛因為信息不共享,一旦出現問題救援將成為難題。近年來惠州出現的幾起危險品車輛事故都是來自福建、江西和湖南的車輛。對于這一問題,王勝向國務院督查組提議加速實現車輛信息區域間聯網,一旦實現信息共享,將能有效進行監控和及時應對。該建議得到督查組成員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