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沈河區雙河城公園地下鋪“海綿”能吸水,土層藏“滴管”可滴灌,實現雨季防積水、旱天能灌溉。
昨日,記者從沈陽市建委獲悉:今年將改造沈河區雙河城公園、大東區萬泉公園、皇姑區北塔公園、克儉公園和于洪區黃海公園。目前,沈陽正在申報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其“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將在雙河城等公園改造中應用。
收集:地下蓄水池每年能收1萬立方米雨水
雙河城公園位于城區東南部,東臨二環高架橋下、西到保利小區、北起新立堡南路、南至新開河北岸,總面積為38000平方米。目前園區內道路等硬件設施受損嚴重,今年沈陽市建委決定對其進行整體提升改造,其中最大亮點就是在沈陽首次引入雨水收集滴灌系統。
據了解,本月初公園就已開始進行改造,整套系統分為雨水收集系統和滴管系統兩部分。
雙河城公園地區當年地下管網建設標準高,采用雨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統。此次公園改造是將市政雨水管線和雨水井與公園內新挖掘的雨水收集池相互連通,這個收集池設在公園地下,可容納300立方米的雨水,每年能夠收集1萬立方米的雨水。這樣只要是公園區域內一旦降雨,其雨水就會源源不斷地向收集池內排放。
當雨水進入收集池前,還需要經過過濾網,把枯枝、樹葉、垃圾、碎石等雜物全部過濾出來,園林綠化工人僅需要定期清理過濾網即可,這樣雨水就不會堵塞滴灌管線。
釋放:400余條滴灌管在土層下縱橫分布
地下系統就是在公園的西側甬道下方20厘米處鋪設了一條直徑為6厘米粗的主管線,在貫穿南北方向380米長的主管線東側,每隔90厘米就向東側支出來一根直徑為1.5厘米的支管線,支管線上每隔30厘米就預留一個孔,支管線深度與土層向平行,這樣雨水就能夠通過小孔滴灌到植物的根系。管線都是采取PVC管材,確保長久不會腐蝕。
目前,這套技術在南方很成熟,但是在沈陽還是首次使用。“目前,在公園中部區域的5700平方米內進行試點,如果運行良好將會逐步推廣。”沈陽市建委施工負責人介紹道。此外,如果當降雨量達不到要求,還可啟動地下水補給系統。為應對東北的嚴寒天氣,在冬季期間系統將停止使用。雨水收集池中還設有排水泵,能夠在冬季將收集池和管線內的雨水全部排除,防止出現系統凍脹的情況。
雙河城公園的改造工程已經在本月初開工改造,目前正在埋設滴灌管材,預計本月底公園將全部改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