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公布,在全國推動“地下工作”建設。今天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住建廳獲悉,山東的計劃是到2020年全省要建800公里地下管廊,但目前只完成222.89公里,進度相對緩慢。
山東普查管線總長度超17萬公里
大眾網記者從山東省住建廳了解到,目前全省17個設區城市中,濟南、棗莊正在普查,其余15個市均已完成普查,并建立綜合信息管理系統。縣級市中,即墨等13個市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占總數的46.4%。平陰等12個縣城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占總數的20.7%。各地地下管線普查范圍覆蓋面積廣,涉及建成區的所有區域,普查管線種類全,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管線,已普查管線總長度約170569.8公里。
目前,全省有11個城市建有或正在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已建成222.89公里,距離“2020年山東要建800公里地下管廊”的目標還比較大。
今年底前建成300公里地下管廊
按照省政府要求,到2015年底山東力爭建設地下綜合管廊達300公里。但目前不少項目還未開工建設,加上一些地下管廊安全隱患整改難,耽誤了進度。
按照要求,2015年度山東必須完成普查并建立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這一目標不能改變,目前高密、章丘兩市計劃在2016年完成普查和綜合信息系統建設,進度不符合省政府要求,需要調整工作計劃,加快工作進度。棲霞、海陽、諸城、安丘、臨清目前沒有制定普查方案,煙臺、濰坊、聊城市地下管線牽頭管理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和督查。
以后管線必須入“廊”,否則不予審批
地下綜合管廊,在“節地型城市”上優勢明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今年起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據功能需求,同步建設地下綜合管廊;老城區要結合舊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間開發等,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嚴格管理,《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各類管線原則上應敷設于地下空間。已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該區域內的所有管線必須入廊。在地下綜合管廊以外的位置新建管線的,規劃、建設、市政道路部門均不予許可審批,既有管線應根據實際情況逐步有序遷移至地下綜合管廊。(王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