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日前,記者從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獲悉,我省首條面向社會開放的公共輸油管道——煙臺港至淄博重質液體化工原料輸送管道已基本竣工,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可為沿線多家煉廠提供原油和燃料油輸送服務。這也標志著,我省將實現齊魯大地公共輸油管線“零”的突破。
據了解,山東部分油氣企業已經利用各種形式在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和經驗,油氣管網壟斷的局面正在被打破。
我省是國內油氣開發利用較早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省份,區域內分布了勝利油田和中原油田等開采企業,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公司,地方企業的多條油氣管線,原油商儲庫與LNG接收站,60家地方煉油企業以及300多家城鎮燃氣企業,油氣管網設施開放市場基礎較好。
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漸凸現,山東部分油氣企業也越來越注重視用市場的方式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在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所屬的天然氣管網近年來也面向部分城鎮燃氣企業開展了代輸業務。去年,中石油管道公司為青島泰能燃氣等5家企業代輸天然氣7278萬立方米,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為聊城冠州等4家企業代輸天然氣64132萬立方米。
“隨著公司其他LNG接收站的不斷投產,當我們罐容有剩余時,也將嘗試向第三方公平開放,提升設施利用率,達到市場各方多贏的效果!敝惺烊粴夥止救A北銷售營業部負責人表示。目前,該部負責運營的青島董家口LNG接收站滿負荷運行,罐容暫無余量向社會開放。
“這些企業運營開放方式雖各有不同,但都是對油氣體制改革和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的有益探索,將在管輸費率市場化、不同‘氣質’‘油質’混合輸送與計量、地方管網運營模式等方面積累實踐經驗,將有效推進我國油氣體制改革和油氣管網公平開放等工作!鄙綎|能監辦負責人表示,該辦將繼續關注和總結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的做法和經驗,為油氣體制改革建言獻策,不斷推進油氣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