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北京7月6日訊 記者 郄建榮 四項測繪新標準獲批發布實施。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今日就這四項新標準說,四項新標準將使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具有更多知情權,獲得更加優質的測繪保障服務,公眾利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四項新標準是《管線要素分類代碼與符號表達》、《管線測繪技術規程》、《管線信息系統建設技術規范》和《管線測量成果質量檢驗技術規程》
就四項新標準出臺的背景,李朋德表示,管線是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擔負著能源輸送、信息傳遞、供水供暖、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重要功能。
他說,這些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地下管網建設不斷提速、規模不斷擴張,有限的地下空間出現了管網縱橫交錯、雜亂重疊的無序現象,因為地鐵施工、房產開發等工程建設導致的管網設施破壞的案例屢見不鮮,更嚴重的比如城市大雨內澇、管道泄漏燃爆、路面塌陷等事故,都是地下管線混亂導致的災難性后果,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秩序。
全國2000多家地下管線測繪資質單位都將不同程度地參與到管線信息化建設工作中,李朋德說,這就要求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地下管線信息建設與管理方面的標準化工作,促進形成標準、統一、準確的管線數據和信息系統,滿足經濟社會各方面的需要。
目前,按照國務院的總體要求和部署,各地正在加緊開展地下管線的普查工作。李朋德認為,若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的標準作指導,不同城市之間、同一城市的不同管線主管單位之間獲取的管線信息數據各異,將為未來的管線信息共享、互聯互通埋下隱患,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他說,四項新標準的發布實施,為管線規劃、設計、建設和普查等工作提供測繪標準支撐;統一標準的管線信息系統能夠為開展地下空間資源調查與評估、制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規劃、統籌各類管線設施布局等提供可靠依據。
同時,四項新標準實施后,易于實現管線信息的跨部門、跨區域、跨空間三個一體化,即九大門類城市地下管線的一體化、跨區域長輸管線和城市管線的一體化、地上和地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一體化。此外,四項新標準實施后,各類管線信息不僅建立在統一的空間數學基礎之上,遵守統一的分類代碼編碼規則,又能滿足各行業各地方對管線信息的擴充需求,更有利于信息集成和共享,將有效推動管線信息化進程,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