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被列入首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又被列入首批全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廈門在全國是唯一。上周五,2015年中央財政專項補助廈門兩個試點城市建設的7億元資金下撥到位,其中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補助資金4億元,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補助資金3億元。昨日,市市政園林局特邀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院和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的專家,為我市相關部門、管線單位的工作人員開辦專題講座,講解地下綜合管廊的設計、建設以及經營管理等內容,并對廈門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解讀。
記者從講座現場了解到,我市已編制了試點項目三年實施方案,要建設集美大道綜合管廊、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三個試點項目,建設綜合管廊總長度為38.9公里,總投資約28.5億元。
今年4月,廈門被列入首批全國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城市。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廈門每年可獲得中央財政3億元的專項資金補助,用于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這對我市加快城市轉型,提升城市承載力和宜居度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每年3億元,總計9億元的專項補助資金廈門拿得并不輕松。按照試點城市的考核要求,三個試點項目中,集美大道綜合管廊項目要在今年內建成,在試點期間必須要有一年的運營期;翔安南部新城綜合管廊項目要在2017年12月前竣工;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項目要在2017年完成至少60%。除了工程建設的要求,廈門還要在建設標準、融資模式、收費標準、管理體制以及法規建設等各方面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示范樣板。
解讀1
為啥集中收納?
馬路隔三岔五被挖開,市容、交通受到嚴重影響;道路上窨井蓋星羅棋布,一旦被盜、破損,就成了害人的陷阱,安裝不牢靠的窨井蓋還是噪音的源頭……這些都是老百姓深惡痛絕的問題。通過規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可以為“美麗廈門”解決這些惱人問題,保護好城市的“生命線”。
綜合管廊其實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綜合走廊”,它像一個大口袋,把各種管線集中收納,統一管理。據介紹,入廊管線種類多,包括110KV和220KV高壓電力、10KV電力、通訊、有線電視、交通信號電纜、給水管、中水管、燃氣管、污水壓力管等。
市委、市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從2007年開始,我市就展開了相關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已經投用47公里城市綜合管廊,在建綜合管廊達66公里,正在辦理工程前期階段的綜合管廊約215公里,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
解讀2
里面什么模樣?
每20米有一個滅火器,每200米有一面防火墻,每100米有一個監控探頭,每200多米有一個投料口和一個電源箱。
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進了湖邊水庫片區的干線綜合管廊,見識了城市管線的“高級公寓”。根據不同路段的管線需要,湖邊片區的綜合管廊分為不同的類型,包括圓形斷面管廊、單艙矩形斷面管廊、雙艙矩形斷面管廊、三艙矩形斷面管廊。記者進入的是圓形斷面管廊。
管廊的內徑達3.4米,人行通道寬度達2米左右,在里面行走一點也不覺得局促。管廊埋深為7米左右,頂部距離地面約3米。雖然位于地下,但完全沒有陰森潮濕的感覺,管廊內部亮堂、干燥、通風透氣。管廊內部兩側各有5排金屬支架,也就是各種管線居住的“房間”。記者注意到,已經有管線“住”了進來:7根胳膊粗的黑色管線正躺在一側最上層的支架上。工作人員介紹,那是供應湖邊水庫片區的市政電力纜線。
消防系統非常完備,每隔20米就放置一個氣溶膠滅火器,每隔200米設有一面防火墻,墻上安裝有一扇甲級防火門。工作人員說,管廊內還安裝有火災自動報警裝置,一旦有火情,管廊內的通風設備、窗孔、排煙防火閥等就會自動關閉。
管廊每隔200多米就設有一個投料口與地面相通,管線單位如果需要鋪設新管道,就從投料口把管道放進管廊內。
在管廊里,記者每向前走100米左右就會發現頂部安裝了一個監控探頭。工作人員介紹,管理中心可以通過探頭實時、全面掌控管廊內部的情況。
解讀3
都有哪些好處?
我市的經驗顯示,建設綜合地下綜合管廊管廊無論是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比傳統的管線直埋要高得多。
好處1:節約土地
僅湖邊水庫片區的綜合管廊建設,就節約了22萬平方米土地供開發利用。如果按樓面地價每平方米1萬元計算,那么一下子就創造了20多億元的價值。整個湖邊水庫片區的綜合管廊造價才2億多元。
好處2:杜絕“拉鏈路”
從社會效益來看,綜合管廊的優勢更令管線直埋望塵莫及。綜合管廊可避免馬路因管道鋪設而反復開挖,兩年來,湖邊水庫片區的破路開挖次數為零。
2008年,我市在BRT沿線廈禾路、蓮前路、云頂中路建設了約18公里的強弱電纜線溝,7年來也基本杜絕了“拉鏈路”的現象。
好處3:更加耐用
綜合管廊號稱“百年工程”,因為它的使用壽命為100年。管線“住進去”,大水淹不進,地震震不垮,更不用擔心野蠻施工造成破壞。而傳統直埋式的管線鋪設方式,即便沒受到這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使用壽命也只有15年至20年。
【鏈接】
廈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情況
■建成:47公里
我市已投入使用的干支綜合管廊12公里、纜線管廊35公里,完成投資12億元,已入廊市政管線約50公里。
干支線綜合管廊分布在湖邊水庫片區和集美新城核心區,其中,湖邊水庫片區5.2公里,集美新城核心區6.8公里。纜線溝主要分布在湖邊水庫和島內BRT沿線。
■在建:66公里
我市目前在建的干支線綜合管廊約20公里,纜線溝46公里,分別位于集美大道、翔安南部新城和集美新城等地。
■開展前期工作:215公里
我市已經開展前期工作的干支線綜合管廊約51公里,纜線溝164公里,總投資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