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氣、暖等十幾種地下管線,被稱為城市的“血管和神經”。山東建設3D全景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用數字技術規范管線的建設和管理,破解了多頭管理帶來的不便和安全隱患。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臨沂是全國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城市,對地下管線的基礎數據普查是從兩年前開始的。在新建成的這個城市管線數據系統里,動態管理著12000公里長的各類地下管線。利用這個系統,城建施工單位可以準確掌握施工地點各種地下管線的準確位置。
臨沂市市政管理處副處長孔凡義介紹,“現在他們提供了定位管線,對我們一個時間上能大大提高三到四個月,從資金上能節約7、800萬左右,最關鍵是安全準確無誤。”
3D化管線信息系統還可以用來快速進行險情分析和急救。“比如這個點發生了險情,利用我們的系統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提供準確位置,供他們決策快速處置,盡量減少損失。”臨沂市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副主任英自昱告訴記者。
在這次全省范圍的大普查中,聊城、淄博等13個設區市以及壽光、桓臺等18個縣城已經建成地下管線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全省已經完成普查的管線總長度超過15萬公里,普查面積近9000平方公里,約占全省城區面積的40%左右。濟南、青島、濰坊、棗莊4市的普查工作也將于今年年底結束。
省住建廳城鎮處副處長張金城說,“如果沒有這個系統,我們對地下管線啊,是一無所知的,很可能會出現挖斷自來水管、挖斷電力線路、挖斷燃氣管道等等情況,所以我們搞這個系統,就是為了解決城市的安全問題,地下管線為城市安全筑一道堅強的屏障。”
延伸閱讀:淄博開通便民服務網站 地下管線管理“一鍵全覆蓋” 泰安建成“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實現現代化管理山東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 控制施工掘路總量濟南城區地下管線普查啟動 2016年10月完成三維建模臨淄建地下管線"電子檔案"確保按圖索驥及時處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