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訊“項目完成后,城市所有地下管線的長度、材質、埋深、走向和使用年限、存在的安全隱患等信息,都將在系統平臺上一目了然,可以有效地實施監管,避免因城市施工挖斷地下管線引發的安全事故發生,對今后的規范管理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日前,在臨沭縣召開的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及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方案專家評審會上,專家組組長、山東省建設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于秀敏在總結時說。據了解,臨沭縣是我市首個實施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建設的縣。
為切實解決地下管線監管混亂的局面,臨沭縣于今年在全市各縣中率先啟動了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和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建設工作,計劃對城區所有地下管線進行普查,建立電子檔案,并建設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對地下管線實時監控,實行動態化管理。據悉,臨沭縣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及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總投資達720萬元,普查總面積為45平方公里,預計探測地下管線總長度為1800公里,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普查面積為15平方公里,探測管線長度為700公里,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并通過驗收,二期工程于明年6月份全面完成,屆時,臨沭縣所有城市地下管線都將擁有“電子戶口”。(張立達英榮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