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徹底整治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油氣管道重特大事故,確保油氣管道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按照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統一部署,近日,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制定印發了《山東省油氣管道隱患整治工作方案》(魯廳字〔2015〕3號),進一步明確了油氣管道隱患整治工作目標、時間安排、主要任務及工作要求等。集中力量開展油氣管道隱患整治攻堅戰,加快隱患整治進度,爭取利用3年左右時間,完成全部隱患整治工作;綜合施治、打防并舉,嚴厲打擊破壞損害油氣管道及其附屬設施行為,徹底整治管道周邊亂建亂挖亂鉆及管道超期未檢等問題;健全完善相關安全監管體系和應急體系,實現油氣管道生產安全事故明顯減少,油氣管道保護安全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一是建立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整治工作機構。省油區和管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承擔油氣管道隱患整治領導小組的職責,在省安監局設立油氣管道隱患整治工作辦公室,統籌協調指導全省油氣管道隱患整治工作。各市、縣(市、區)都建立相應機制并明確牽頭部門。
二是開展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排查分級和屬地確認工作。調查摸清全省油氣管道安全隱患的數量、分布、成因、危險程度等情況,并按照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的重大隱患、較大隱患、一般隱患三級標準進行分級。管道企業建立安全隱患信息臺賬;各級政府建立起信息全面、數據準確的油氣管道隱患信息檔案。
三是制定油氣管道交叉隱患和風險點處置指導意見。省經信委油區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專家制定油氣管道與市政管網交叉隱患和風險點處置指導意見,提高隱患整治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制定隱患整治檢查驗收辦法,明確檢查驗收標準和程序,確保油氣管道隱患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四是出臺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整治支持政策。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公安、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安監等相關部門,區別管道隱患的級別、成因、所處地區、整改難易程度,制定隱患整治政策措施。對管道隱患整治涉及的管線更新改造項目,有關土地審批、環境評價、安全評價等前期手續要特事特辦,加快審批進度。
五是制定油氣管道安全隱患整改實施方案。管道企業與地方政府要根據管線老化程度和隱患危險程度,按照“一管一策”和“一處一案”的要求,對排查出的隱患制定詳細的整改實施方案,明確整改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落實資金來源和整改完成時限。對已經排查出來的重大隱患、穿越密閉空間隱患、穿越隱患和群眾反映強烈存在突出問題的作為重點,管道企業與地方政府要拿出具體措施,立即整改,暫時不能完成整改的,要采取停產、停輸等果斷措施,確保安全;較大和一般隱患,按照責任、措施、資金、期限、應急預案“五落實”的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六是分級掛牌督辦。排查出的安全隱患按照整治難易程度和危險程度,由各級安委會分級掛牌督辦。對隱患整治工作不得力、不徹底、進展緩慢,安全防控措施不到位,以及先清后占、隱患重復出現的地區和單位,將選擇典型案例在主流媒體公開曝光。
七是整治情況檢查驗收。對排查出的全部隱患要逐一進行整改銷號,確保隱患整治工作到位。同時,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各項制度,加強宣傳和督導檢查,確保隱患排查整治取得實效。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認真落實管道企業隱患整治主體責任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各級各部門要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敢于擔當,勇于負責,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管道隱患整治工作情況通報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省油氣管道隱患整治工作辦公室按月發布各市、各有關企業隱患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建立油氣管道保護和隱患整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省、市、縣定期通報有關情況,研究推進措施。三是廣泛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及時向社會公布管道隱患整治工作動態,接受社會監督。要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及微博、微信等各類媒體的作用,廣泛宣傳油氣輸送管道保護和應急防護知識。進一步完善油氣輸送管道突發事件新聞發布機制,保證信息及時、準確、有序發布,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四是強化督導檢查,確保取得實效。省油區和管道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對各市、各有關企業油氣輸送管道領域隱患整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各級油氣隱患整治工作領導機構要加強轄區內油氣輸送管道領域隱患整治工作的綜合協調與督促檢查,推動工作落實。建立完善制度化、常態化的暗查暗訪機制,對油氣輸送管道領域安全隱患整治深入開展暗查暗訪。對工作不力、行動遲緩、貽誤大局的,要嚴肅問責;情節嚴重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