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當年為啥沒鋪設雨水管?”對此,臘山分洪工程管理站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分洪道上游約12公里防汛路上確實未鋪設雨水管道,他們將盡快在積水路段建集水井。
近日,市民楊女士反映,臘山分洪道上游兩側(cè)沒有雨水管道,一些低洼路段逢雨必淹,很容易積水。“當年為啥沒鋪設雨水管?”對此,臘山分洪工程管理站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分洪道上游約12公里防汛路上確實未鋪設雨水管道,他們將盡快在積水路段建集水井。
市民反映:臘山分洪道上游部分防汛路逢雨必淹
楊女士說,在她的印象中,臘山分洪工程2007年前后開始施工,之前上游河道非常窄,兩邊要么是土路,要么是一些破舊的房子。隨著工程進展,河道拓寬,兩邊鋪設了道路,漸漸走的人也多了。但一到下雨,大伙兒就犯了愁,上游一些路段幾乎逢雨必淹、積水嚴重,沒辦法有時只能蹚過去。
“路面之所以積水,一方面可能因為當時修的路不平,更重要的,恐怕是因為道路下邊沒有雨水管道!彼f,分洪道上游周邊分布著普照園、明星小區(qū)、明珠西苑等眾多小區(qū),兩邊的道路是不少人的每天必經(jīng)路,應盡快完善排水系統(tǒng)才是。
記者探訪:路上未見雨水箅子,外側(cè)井箅子被堵死
據(jù)介紹,臘山分洪工程位于城區(qū)西部,市中、槐蔭和長清三區(qū)交界處,東起興濟河京滬鐵路橋,西至北店子入黃口。而上游西起220國道附近,東至興濟河京滬鐵路橋,全長約7.85公里。
近日,記者來到臘山分洪道上游,從宋莊立交橋附近出發(fā),自西向東沿防汛路行駛,一直到段店東街附近,一路下來,未在防汛路上看到雨水箅子。在防汛路外側(cè),能看到個別羽毛球拍大小的井箅子,但已被堵死。
在大澗溝橋附近,記者從一個陡坡下至河道旁。路南有一排門頭房,一業(yè)戶說,這段地勢較低,東西兩邊都高,路上沒有雨水管道,連個基本的排水口都不留,一下雨就是“重災區(qū)”。繼續(xù)向東到朱莊附近,附近一居民反映,臘山分洪道從朱莊到尹家堂段,兩側(cè)道路積水也比較嚴重。
部門說法:確未鋪雨水管,將盡快建集水井排水
近日,記者和臘山分洪工程管理站相關(guān)負責人一起來到臘山分洪道,對于市民反映的積水問題,他表示確實存在,前段時間下雨,他們?nèi)ガF(xiàn)場查看過,分洪道上游分布著大小積水點20多處,其中比較嚴重的路段集中在明珠西苑小區(qū)、普照園小區(qū)附近。
該負責人說,當時修建臘山分洪道,兩側(cè)道路不是一般的道路,而是防汛路,設計標準不同于一般的市政路。根據(jù)當年的設計,約7.85公里河道、12公里防汛路上,確實沒有鋪設雨水管道。
他說,根據(jù)當年的設計理念,防汛路是高于周邊道路的,雨水可從防汛路流到周邊,通過村里的一些排水系統(tǒng)流走。但現(xiàn)實情況是,周邊近幾年建了不少門頭房,有人將門前路面抬高,有的還修了馬路牙子,周邊地形地貌改變,導致防汛路成了低洼地段,雨水很難排出。
該負責人表示,他們已設計了一套方案,標出了各個積水點,下一步將根據(jù)實際情況,在積水路段周邊設置集水井,在井下鋪設雨水管道,和河道連通,使雨水通過集水井排進河道。他說,目前正值汛期,刨掘路面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他們會盡快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