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1日清早,一輛貨車把科華北路一條電纜撞落,導致了“半個城區大堵車”。
也許以后,當我們走上成都街頭,再也看不到頭上有“蜘蛛網”了。
12月9日,成都市召開城市建設管理轉型升級“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動工作會議,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動包括: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老舊院落改造、老舊市場改造,大氣霧霾治理、河渠污染治理、交通秩序治理、市容市貌治理、違法建設治理、農村環境治理。據悉,我市各部門已經吹響了“四改六治理”的號角。
關鍵詞
架空管線
科學下地
“繼續推進架空管線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實現試點道路的架空管線科學下地、合理歸并。2014年完成綜合整治試點工作。通過選取金仙橋路、三洞橋路、西安北路和武侯區航空路四條道路,分別采用綜合(電力+通訊)下地、弱電(僅通訊)下地、整理歸并等不同方式進行綜合整治試點。”
11月11日清早,一輛貨車把科華北路川大西門附近的一條電纜撞落,導致了長約9公里的大堵車,而原本應該在9:00結束的早高峰,一直持續到了10:30分。這一條電纜引發的大擁堵,與“雙十一”瘋狂購物一起,成為當天成都最熱的話題。
類似這樣的“堵片”,在三洞橋路等四條街道是不會上演的。今年10月底,金仙橋路、三洞橋路、西安北路和航空路四個架空管線治理試點完成整治,原本天空中的“蜘蛛網”多數被埋到了地下,不僅美化了市容,也杜絕了科華北路大堵車這樣的隱患。
整個“四改六治理”方案中,市容市貌治理專項工作方案體量尤為龐大。這份詳細的治理方案中著重突出了兩個工作重點,其一就是架空管線治理。
據市城管局道橋處道路科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之前我市架空管線管理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規章制度不完善;牽頭責任不明確;維護管理不到位。今年年初,市政府提出要解決架空管線存在的問題。在完成前期調研、規劃報建、施工招標的基礎上,今年8月份,市城管局開始了四條道路的架空管線治理工作。
細心的市民可能觀察過,成都街道上的管線大致分為兩類,綁在電線桿高處,線路較粗也較平直的是輸電線路,而架在電線桿中段,多條線纜糾纏在一起的是弱電線路,多是電信、廣電等的通訊線纜。
針對四條道路各自的情況,市城管局分別采用了綜合(電力和通訊一起)下地、弱電(僅通訊)下地和整理歸并等不同方式進行綜合整治試點。到今年10月下旬,四個試點的工程全部完成。改造過后的四條街道,原本頭頂雜亂的線路“蜘蛛網”變得清爽多了,更重要的是,每年都會發生的車輛掛下通訊線路的問題,在試點片區不復存在了。
關/注
管線下地后
不會頻繁“開膛”
在各方協同努力下,四個試點工程很快完成且治理效果立竿見影。“聽起來似乎容易,做起來可就不那么簡單了。”一位試點工程建設的參與者介紹,因為線路歸屬多個單位,牽頭單位需要協調多個部門。“建設、規劃、電力、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等單位要全動員。”
改造涉及到停電和斷網的問題,這讓施工單位頗費思量。據介紹,施工方先要將地下管線鋪好,完成聯調聯試,確定線路完全能承載負荷正常使用時,電力部門才可以根據工作進度安排片區停電時間,通信單位也才可以完成網絡線路的轉換。改造的四條街道周邊有醫院、金融、部隊等特殊用電、用網單位,施工單位為此做了大量的技術性測驗,牽頭單位也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工程完工之后,市城管局作為牽頭單位開始總結試點經驗,據介紹總結報告目前已經編寫完成,架空管線下一步如何治理等待決議。
“管線下地之后,會不會因為線路問題而頻繁開挖路面?”在試點街道施工時,就有附近居民提出這個問題。路面開挖這個廣受關注的問題再一次被提出,不過施工單位早已在技術操作上給出了答案。據了解管線被埋在1.5米深的地下,而每隔一段距離,工程會設置一個豎井,這樣就方便在豎井里作業,檢測出問題也可以在里面完成線纜的更換,“根本不用給路面開膛破肚”。(實習記者 李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