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曉彥)南水北調東干渠項目已經進入收尾階段,正在為通水做最后的準備。通水后,全長44.7公里的管線在輸水過程中會產生“氣蝕”,因此全線共設置56個排氣井,防止氣泡對管線結構造成影響。
今天上午,記者走進東干渠第六項目部10號盾構始發井,雖然全線隧洞二襯混凝土澆筑已經全面完工,但吊車等大型機械仍在緊張工作。“現在正在做排氣閥的施工,要是沒有排氣閥,管線內的氣體沒地兒去,就會影響管線結構。”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東干渠全線44.7公里,如果江水進入管線后,在這么長的輸水線路中,會產生一些氣體。“別小看這些氣體,很容易形成‘氣蝕’,如果不排出氣,會對管線造成威脅。”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解釋說,江水在流動過程中隨著壓力的變化會形成氣體,“一個雞蛋大的氣體可能瞬間變得很大,對管線內壁造成破壞。”
因此,在東干渠全線一共設置了56個排氣井,間隔500米至800米就會有一個,專門用來排出管線內的氣體。“別看現在這個施工地點占地這么大,等完工通水后,工作場地都會恢復原貌,排氣閥最后就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工作井。”負責人介紹,為了不影響周邊環境,56個排氣閥最終都會成為直徑800毫米左右的井口,從遠處看甚至看不出是南水北調的設施。
據介紹,東干渠工程于2012年7月開工,建成通水后,將與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北京段、南干渠工程、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一起,構成一條沿北五環、東五環、南五環及西四環形成的輸水環路,為北京中心城、通州新城、亦莊新城等區域的主要水廠提供雙水源供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