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從合肥市規劃局獲悉,合肥市地下管線普查正式啟動,并研發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屆時城區將有一張“地下圖”。
將用一年時間為地下管線摸底
城市地下管線包括自來水管、污水管、電力、燃氣、通訊、數字電視等20多種,這些管線交織著,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城市的“毛細血管”。這些年,隨著合肥城市建設的加速,這些“毛細血管”也擴張迅速。
地下管線,因其具有系統性、隱蔽性等特點,往往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合肥市目前各類地下管線有多長?每條路上管線的位置各自有多深?這些問題亟需解答。
近日,合肥市測繪院與合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簽訂合肥市地下管線普查監理合同,承擔市區地下管線普查監理工作。即日起到2015年12月,合肥市市區地下管線將進行全面普查。普查內容包含地下管線的種類、平面位置、走向、埋深(或高程),以及管線的權屬、規格、性質、材料等屬性。
城區地下將有一雙“透視眼”
與此同時,合肥市還將研發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實現地下管線的信息化管理和全市地下管線動態更新、長效管理機制的建立,為城市建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和智慧合肥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地下管線信息系統是數字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關系到居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將自來水管、污水管、電力照明、燃氣、通訊、數字電視等各種地下管線納入同一個數據庫。
合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人士介紹,過去是各自管各自的,搭建同一個數據庫后,可實現不同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并通過管理軟件等科技手段實現對地下管線的監控。這也將相當于在地下安裝了一雙“透視眼”。
“毛細血管”未來將進入“主動脈”
除了給地下管線摸家底之外,新建道路時地下管線的布局能否更合理,也將考驗城市建設者的智慧。地下管線出了問題,能不能不用開挖地面就可以找到問題所在呢?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濱湖新區的福州路附近,有著一個長820米直徑3米的“十字形”綜合管廊。在合肥,這條管廊也是至今為止唯一的一座。有了這條“主動脈”,不管哪條地下毛細血管出問題,都可以直接在里面維修。
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了解到,目前,合肥已啟動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試點,確定在空港示范區和肥西產城融合示范區進行試點,并逐步在新區建設中全面推廣,目前正在開展前期設計工作。(方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