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公布了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管網建設三個時間表: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編制完成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網改造,顯著降低管網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
俗話說:“胭脂搽在臉蛋上”,城市地上的景觀和建筑,被認為是城市的面子,得到充分的重視,而對于看不見的地下部分,其重要性一直被嚴重忽視。近日,在“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說,“有市長說,地下鋪了管網,把幾百億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見,我怎么能干這個事兒呢!”這可謂不重視地下管網建設和維護的最形象直白的表述。
城市忽視地下管網的建設和維護,其結果是不斷出現的事故威脅。近年來,一旦遇到大雨,城市便成澤國,因城市內澇而造成生命損失的,幾乎年年都有;管線泄漏爆炸事件,也時有發生,去年11月份青島輸油管道爆炸事件,就造成60多人死亡;其他如路面塌陷,排污不暢之類事故,屢見不鮮。而今年4月蘭州自來水局部污染事件的原因,也在于供水和排污的地下管網超期服役,且疏于管理和維護。這說明,城市地下管網雖然是城市的里子,無關形象,但其重要性無法忽視。如果說城市地上部分就像一個人的臉面,那么,城市地下管網,就是一個人的五臟六腑。從根本來說,人體看不到的內在器官是否健康,比看得見的衣冠臉面是否美觀得體,更為重要。
我國城市地下管網問題,欠賬極為嚴重,積累的問題隨時威脅著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一些城市根本沒有地下管網的完整檔案;管網敷設缺乏科學的規劃和布局;已有管網也超期服役,陳舊破損,風險重重;不同的管網在城市有限的地下空間穿插交叉,互相干擾,排污管道滲漏的有毒物質進入自來水管網,輸氣輸油管道與排污管道串通,危險化學品管道與居民區、學校等近距離或交叉布置。城市居民生活在險象環生的地下管網之上。
重地上而輕地下,重面子而輕里子,根本來說是城市政府政績觀的錯位。而政績觀的錯位,與市政建設決策的民主參與不足有關,與官員的考核與升遷機制有關。市政建設的重點在哪里,預算如何分配,最有發言權的城市居民卻并無實質的參與的機會和話語權。工程的立項和預算的分配仍然是長官意志的體現。城市官員的考核與評價,也往往被表面看得見的光鮮所蒙蔽和誤導。如果城市建設完全由長官說了算,對城市官員的考核只看看得見的體面,如果城市官員的去留升遷并不考慮當地城市居民的切身感受和意見,那么,城市官員確實并無積極性將巨額資金投入到看不見的地下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中去,對于地下管網的問題,拖一天是一天,不出事萬幸,出了事再解決不遲。
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有助于扭轉城市建設重地上輕地下的局面,有助于形成重視地下管網建設維護的共識。可以期待,城市地下管網建設和維護的投資,將會逐漸成為重點,地下管網痼疾,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