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中哈原油管道定義為中國與中亞油氣管道合作1.0時代的話,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就是2.0版本。而今年9月13日在塔吉克斯坦開工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合作版本升級,無疑標志著中國與中亞油氣管道合作進入了3.0時代。從1.0時代到3.0時代,歷經十年,梳理其升級過程,會為世界其他地區油氣管道的合作提供新思考。
中國與中亞油氣管道合作1.0時代的標志,始自2004年9月動工的中哈原油管道。這是中國的第一條戰略級跨國原油陸路進口管道,全長2798公里,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分別于2006年和2009年實現全線通油,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跨國輸油管道之一。截至今年年初,這條管道輸送原油已累計突破6000萬噸。在此之后,中俄原油管道于2009年4月開工建設,2010年9月該管道竣工,管道全長約1000公里,每年輸油將達1500萬噸。這個時代的顯著特征是點對點,不經過第三國,比如哈薩克斯坦至中國,俄羅斯至中國,輸送介質為單一的原油,表現出從原油生產國到原油消費國的單向供應模式。可以說,在中國與中亞油氣管道合作1.0時代,尋求充足穩定的原油供應來源,建設安全可靠的陸路進口通道,我國能源戰略規劃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這為以后尋求更穩定的海外油氣資源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三線的相繼投產運行,開啟了中國與中亞油氣管道合作的2.0時代。從2009年12月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線投產供氣,到2010年10月該管道B線投產運行,再到2014年8月C線投產運行,中國從中亞地區的天然氣進口呈現連續增長的良好勢態。僅A\B\C三條管線的投產運行,就將使向中國供氣的能力提高到每年550億立方米的水平,相當于2013年國內天然氣消費總量的1/3。2.0時代的特征是管道跨境國家增加,輸送介質在單一的原油基礎上,又增加了天然氣,輸送路徑從土庫曼斯坦的單一氣源供應,加入了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這兩個國家的新氣源,也使得烏、哈兩國由過去的管道過境國轉變為天然氣供應國,改變了這兩個國家對外天然氣的供應格局,實現了天然氣出口多元化。這種單一角色的變換,進一步加深了管道沿線國家的合作和聯系,各方利益更加緊密地聯系到共同的平臺上,這個平臺就是跨地區、多國家的油氣合作,每一方的利益訴求將會大于分歧,只有加強合作,才會保證各自利益。
進入中國與中亞油氣管道合作3.0時代的特征更加顯著明顯。機遇大于挑戰,區域合作考驗諸國智慧。其一,通過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的運行,加上之前的A\B\C三條輸氣管線,使中國的天然氣供氣路線也實現了多元化,進一步降低了單一管線的運輸風險,提高了穩定供氣能力。其二,中亞方向四條天然氣管線向中國供氣,天然氣供應總量將大幅增加,每年可增加到850億立方米的境外天然氣輸往國內,基本接近2013年國內天然氣生產總量,可有效緩解國內供應緊張局面。其三,以管道為紐帶,加大了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合作和友好往來力度。經過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的三條運行管線,增加了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新路徑,區域合作有了共同的利益著眼點。其四,在建設管道過程中,中哈原油管線和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三條管線的建設和運營,使中國的建設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面對此次D線更為特殊的地質條件,比如要穿越高山等險峻地段,這些不僅是對中國施工建設隊伍和管理運行技術實力的一次檢驗,也是一次更好地展現“中國能量”的絕好機會,同時,對拉動國內裝備制造行業更好地走出去,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和示范效應。其五,從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三線從新疆的霍爾果斯一個地方接口入境,到D線從新疆的烏恰入境,兩個入接口的輻射效應,在未來可以更廣泛地促進新疆更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振興,造福新疆更多地區的少數民族同胞。
D線投入運行后,對于中亞五國來說,其戰略意義也非常顯著。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得到了中亞地區國家領導人的認同和響應。可以預見的是,D線的開工和下一步的投產運行,連同A\B\C三條天然氣管線及原油管線,將使中亞五國與中國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環里海的油氣資源通過累計6000余公里的境外油氣管道,與中國巨大的油氣消費市場相銜接,成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有效載體,不僅會為供氣國、管道過境國增加收入,擴大就業,提振經濟,共同抵御金融危機,同時,還會通過依托油氣管道這種特殊的介質,進一步加強各國之間的安全合作,打擊恐怖勢力,增進整個中亞地區的穩定與和平。
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的開工和未來投產后,存在的地緣政治、經濟等諸多復雜因素相互交織的影響,給油氣管道帶來的嚴峻考驗也不容小覷。對供氣國、管道過境國和消費國等國與國的關系是一種長期的考量。油氣供應與輸送合作期長,油氣供應管線綿延幾千里,前期基礎建設投資巨大,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復雜多變,對于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國家來說,是選擇共同的利益,還是自己的利益,以及如何尋求最合理的成本和最大的收益,不僅考驗政治家們的治國理念,管道自身的安全運行也考驗著每一個參與其中企業的運營水平。顯然,從長遠來看,合作才能共贏,穩定就會多贏。